天河马新闻
近日,习酒新产品“精酿习酒”正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展上市品鉴会,广东、河南、陕西、贵州、山东等地的消费者已陆续品鉴到新产品,多地消费者反馈精酿习酒好喝好看还不贵、性价比很高。据悉,新产品上市品鉴会开展规模将超千场,旨在更好地与消费者见面,让消费者直观地体验精酿习酒的高品质酒体与风味。

在白酒行业消费低迷、行业正逐步调整转型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消费者在经济压力或不确定性下主动调整消费行为,选择价格更低、性价比更高的商品或服务是市场的导向,习酒打造大众消费者喜爱的超级性价比单品更能匹配消费者的喜好。
“精酿习酒”的定价精准锁定在200元价格带的相对低存量市场。一方面通过小批量勾调工艺打造别具一格的口感,加之单次小批量的供应模式,使得产品在市场上的存量较小,更为稀缺;另一方面融入编钟文化的复古外观很是精美,使得消费者愿意在居家或公众场所陈列展出。二者结合形成了鲜明的性价比标准。对此,行业分析师指出,精酿习酒产品的精准定价及高品质的酒体特征,加之创新的产品理念与渠道政策组合,或将引发对中端白酒价值标准的重新定义,成为超级性价比单品。
小批量勾调的平衡艺术:兼得传统风味与现代口感
随着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消费者进入双理性时代。一是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变化,二是从买商品到买体验的变化。白酒中端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的品质升级浪潮。在此过程中,“精酿习酒”通过小批量生产模式,在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消费需求之间找到了独特的平衡路径。
据习酒相关负责人介绍,“精酿习酒”严格遵循纯粮固态发酵工艺,由习酒酿造专家团队精选不同年份老酒与优质基酒进行小批量勾调而成。这种生产方式既确保了产品的稀缺性价值,又保证了稳定的品质输出。
在风味表现上,“精酿习酒”展现出酱香突出,花香、果香舒适,醇柔协调的复合特征。小批量勾调使得酒体能够兼顾传统酱香的醇厚与现代消费者偏好的细腻口感,这种精准的风味把控正是得益于小批量生产带来的工艺灵活性。
在供应链环节,产品实行小批量发货机制,严格控制市场投放量。这种单批控量供应模式,既保持了产品的新鲜度,又通过供需调节强化了市场价值。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以小批量勾调为核心、从生产到供应全程控量的模式,既保持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通过供应链创新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提升,这种创新实践为中端白酒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或能引领中端白酒竞争回归产品本质。

198元定价背后的性价比
中国白酒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根据中国酒业协会与毕马威联合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行业或迎来连续第八年产量下滑,在库存周转天数高达900天、六成企业面临价格倒挂的严峻形势下,100-300元价格带却逆势成为动销主力,展现出强劲的抗周期能力。
这一市场变化揭示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在高端市场增速放缓、大众市场升级需求凸显的背景下,中端价格带正成为白酒行业破局的关键。
在业内看来,“精酿习酒”以198元的定价精准切入市场,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新品发布。这一价格定位既避免与习酒·窖藏1988保持领先优势的价格带重叠,又与百元价位的大众产品形成明显区隔,在当下白酒消费市场中找到了独特的生存空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价格点正好切入中国白酒消费升级的关键期,既有别于低端产品的特质,又避免了高端产品的价格压力,精准匹配了当前形势下的消费门槛。其198元的定价精准锚定了正在快速增长的中端商务用酒市场。
市场数据显示,这一实践正在显现成效。2025年白酒主销价格带进一步下沉至100-300元区间,其中200-300元价位产品动销表现尤为突出。“精酿习酒”以高性价比+高品质的组合拳打破了中端市场的竞争格局。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企业正在从过去追求规模效应转向价值深耕,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破局。

文化赋能,产品的艺术表达
在品质与价格的双重优势之外,“精酿习酒”还通过文化赋能与美学创新,拓展其价值边界。其产品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精髓,编钟造型的瓶体不仅是一件艺术陈列品,更代表着文化价值的具象化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精酿习酒的收藏价值建立在双重基础之上。一方面,其大气复古的瓶型设计适合长期陈列展示;另一方面,精选不同年份的老酒和优质基酒确保了酒体随年份增长而提升的品质潜力。这种即时美学价值与长期陈储价值的组合,使其在收藏市场中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市场分析显示,随着白酒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收藏酒市场正在经历从专业藏家向大众消费的转型。有分析人士指出,“精酿习酒”通过相对亲民的定价策略,降低了收藏门槛,为普通消费者参与酱香型白酒收藏提供了新的选择。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习酒此次的新产品的推出及单次小批量供应方式,反映了企业对自身产品品质的充分信心。在当前白酒行业整体面临消费低迷的背景下,此类高品质的超级性价比产品进入市场能更好的拥抱消费者,受到大众消费者的更多喜爱。
责任编辑:何俊熹
天河马新闻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